第113章 冒险家的乐园(第2/3 页)
在上海,日本人从来就没有过什么租界。虹口这时属于英美公共租界,但是,却在上海的日本人最主要的居住区。
因为来到上海的日人越来越多,虹口一片区域内,建起了不少为日人服务的住宅、学校、医院、菜场、剧场、使虹口吴淞路一带,建筑也带着浓浓的东洋风。
之后,这里慢慢形成了形貌别致的“日本人街”,有了“小东京”的称号。日本人甚至模仿京都西本愿寺,在虹口修建了西本愿寺别院,和日莲宗的本芳寺。
不过最大的建筑,一定非四川北路口驻上海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莫属。
这是一座长方形、黄褐色、城堡式建筑,五层高,远远看着就像一座陆地上的战舰,非常的结实而敦厚。
自1932年一二八抗战,日本海军为加强对上海的控制,建立了一支常备上海的地面部队,长期驻扎在此。
按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令,这支上海特别陆战队的作战任务,就是保护日本在上海的侨民和居住区,司令官为大佐或少将军衔,下辖兵力2000人,四个大队,其中1-3大队为步兵大队,第4大队为炮兵队。
因为要适应在上海作战,这支军队武器装备也和日本陆军完全不同,配有大量瑞士与奥地利冲锋枪,轻型装甲车以及摩托车等装备,在城市战和巷战中,这些武器有着巨大的攻防威力。
前世,有人鄙视淞沪大战前期指挥官张治中无能,说他手握几个正规德械师,竟拿不下区区一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实际上张将军有些冤,因为上海陆战队兵力数量虽不多,还不及日本陆军的一个步兵联队,但其火力却远远超出,甚至凌驾步兵旅团之上。
1937年,日军常备师团的一个步兵旅团,常规装备8门75mm山炮,8门37mm速射炮,超过100mm的大型火炮一门都没有。
而淞沪战前,上海海军陆战队计有150mm榴弹炮 4门,150mm迫击炮8门,120mm榴弹炮 4门,75mm山炮 12门。70mm步兵炮 4门,37mm速射炮 4门,高射炮7门,坦克7辆,装甲车 11辆。
特战队装备的坦克和装甲车数量更远超日军步兵旅团,此外,还有大量的13mm高射机枪,可以用于地面和空中防御作战。
加上陆战队都是老兵,整天训练的都是城市防御战,所以一直到抗战胜利,这栋五层大楼都是日本侵略军在上海的大本营,从未失守。
而这,就是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