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燃烧的翅膀(第1/14 页)
想学不给机会,回国又不甘心,这滋味别提让人多憋屈了,早在熊克武到达日本之前,就发生了自费生包围和冲击中国驻日使馆的事件。
熊克武的运气还不错,当他来到日本时,已经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加入日本私立军校——东斌学堂。不过在留日学生特别是自费生中,已经悄然形成了一股愤怒和失望的情绪,而矛头所向,赫然正是当初将他们送出国的那些拖着“马尾辫”的高官。
事实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选定日本为留学目的地,是完全打错了算盘,因为盯住这批留学生的,还有在国内尚无立足之地的革命党人。
革命思潮很快在留日学生中得以蔓延,大家都变得不安分起来。某日,熊克武听到了一个令他激动不已的消息: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到了东京。
太好了。熊克武到处打听,找到了孙中山的临时住所。
1905年7月25日,这是熊克武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天。这一天,他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孙中山一见面就问他:“熊君在此学什么?”
得知熊克武在学习军事,孙中山又问:“为什么要学习军事,你认为学来有什么用?”
熊的回答几乎脱口而出:“当然是为了富国强兵。”
这是标准答案。很多留日学生尽管在潜意识里早已离经叛道,但他们能用来答题的还是出国前记住的答案。
得换换名堂了,要不然革命党到东京来干什么?
孙中山斩钉截铁地说:“熊君错了!”
这位未来的国父侃侃而谈:“当前国势如此微弱,并非仅仅因为军事不如列强,不如的地方多了去了,那么根本到底在哪呢,就在于清廷腐败。”
“试想,有这样一个无能政府在那里,它会用你吗?退一步说,就算它会用你,也来不及了——等你好不容易学成回国,国家已经亡了。”
对熊克武来说,这绝非空洞缥缈的大道理,而是触目可及的残酷现实:从先前国内政府对待他们这些自费生的态度来看,一腔热血换来的极可能是报国无门。
曾经的踌躇满志,变成了眼前的一片茫然,我们的前途到底在哪里?
孙中山把自己的答案告诉了他,那实际上也是革命党的基本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叫做醍醐灌顶。就在这一刻,它属于熊克武。
此后的一切均顺理成章。1905年8月19日,熊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