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章(第1/2 页)
54年还是个劳改犯的时候,塔什干的地方医院居然能把他的肺癌治好,苏联的医疗水平可见一斑。
苏联手术室,图源:Y。Streizent/
全民疗养制度在苏联成了一种生活方式,遍布全国的疗养院成了苏联一大特色。
在保证八小时工作制的同时,苏联将大量的高端爱好变成了全民爱好。
比如芭蕾舞这种东西,在帝俄时期是典型的贵族爱好,在苏联却变成了全民的流行文化,极大地提升了百姓的审美水平。
芭蕾舞剧《无效的预防》,图源:
熟悉苏联的人都会发现,很多苏联的普通工人基本都有第二爱好,或者是函授夜校,或者是射击跳伞,比如苏联的女宇航员在当航天员以前的爱好居然是跳伞(是的,不过是通过跳伞塔而不是飞机)。
之所以有这种生活,是因为苏联大部分时间里都保证了八小时工作制,解体前甚至一度考虑过七小时工作制,对比今日的劳动者,有多少人能拥有第二爱好呢?
至于教育方面,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苏联变态的高强度高速度教育体系,以及全民级的超高的数学水平。
与它同时代的,彼时的欧美教育体系中也培养出一大群神仙,在各行各业都有大师级人物出产。
捷列什科娃,苏联女宇航员,图源:EuropeanSpaceAgency
关于苏联缺衣少食的段子,主要是出自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最后几年。
实际上,苏联的生活用品上确是没什么选择,但生活水平绝对算不上差,有大量的数据,也有当年的街拍为证,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从社会生活上看,苏联人的生活水平是低于美国的,也低于西欧(后期也低于日本),但除此之外基本就是最高生活水准了(跟同时代的中国是天壤之别,不要以中国的水平代入到苏联)。
要知道,赫鲁晓夫时期,赫鲁晓夫可是和尼克松发生过著名的「厨房辩论」的。
彼时的苏联人民生活水平飞速增长,「赫鲁晓夫楼」虽然丑,但它解决了苏联人的住宅需求,最重要的是——它是国家免费发放的。
赫鲁晓夫楼,图源:Wikipedia
赫鲁晓夫的理论是,在苏联,人人都可以分到国家免费提供的房子,而美国的穷人只能睡大街。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底气,谁敢和美国人比谁的生活更优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