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 页)
知其所以然,如今能够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真的是什么都忘了。
实际上,如果在大汉,墨家子弟还能保持短褐赤足的打扮的话,放在辽国,完全是行不通的,天热的时候还好,降温之后,再赤脚,除非是在通了暖气的室内,在室外这样,那是要冻得足部坏死截肢的!而且,辽国这边,即便是老弱病残,除非真的什么都不想干,否则只要还有劳动能力,都会给安排工作的,他们的收入足够保障他们在这个时代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所以,除非是没脚的人,否则,即便是底层百姓,也没有赤足的。衣服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教条这种东西,也是要屈从于现实的。尤其,华夏自古以来都不是什么食古不化的代表,各个学派也一直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尤其是儒家,儒家为什么能一直成为主流,就是因为他们总能根据统治者的需要来改弦更张,这也就是所谓的六经注我!所以,甭管上头坐着的是哪家哪姓,他们总能找到理论根据,证明对方的合法性,你可以说他们无耻,但是这也是儒家生命力的体现。
墨家原本在墨子死后就一分为三,之前战乱又遭遇了重创,他们自然不能承认是祖师爷错了,只能认为是自家没将祖师爷的心思领悟到家,如今一看辽国这边那些新鲜的知识,一个个顿时觉得,没必要管什么政治主张了,自家还是老老实实钻研技术吧!
公输家同样有一部分人跑到了辽国,公输家其实也落魄了,他们还不如墨家呢!当年鲁班能够跟墨子论道,但是轮到他那些徒子徒孙,可就没这个本事了,主要是因为鲁班的确手巧,但是他毕竟只是工匠出身,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传承,所以,他那些徒子徒孙能学到的东西很有限,最终也只能是沦为工匠。他们既然没有得到鲁班的真传,那么在那些贵族王室眼里,价值自然就跟寻常工匠没什么区别。而比起墨家还擅长制作各种工具,公输家擅长的其实是土建,在这个时代,就是盖房子造陵墓,始皇帝营造始皇陵的时候,征召的工匠里肯定就有大量出身公输家的,而这些工匠为了防止泄密,最后被杀死在皇陵之中。同时死在里头的还有不少墨家子弟,他们主要负责的是给陵墓添加各种机关陷阱,他们的祖师爷算是竞争对手,结果徒子徒孙倒是死一块了!
在大汉,工匠的地位也不高,而且技术好一点的,都只能依附王公贵族,结果这年头还崇尚厚葬,一个不注意,工匠就变成殉葬品了,这谁干啊!
而辽国这边就不一样了,辽王废除了殉葬的事情,工匠的地位也很高,收入也非常可观,因此,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