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人生苦短啊,他只是有那么一点不甘心(第4/6 页)
件褐色的长袍,坐在那渐渐弱下去的暮光中,像是一株年份忽然到了的古树,外人第一眼看去,很难想象出这位银发如雾、日暮西山的老人曾坐镇梁王朝权力中枢四十年,他看起来过分衰弱了,双眼中甚至透出些多愁善感,那是年轻时名震东南的政客绝不会拥有的软弱感情,是漫长岁月所赋予给他的,最后一抹温情又伤感的色彩。
谢照道:“你真的如此憎恨我吗?再也不愿见到我了。”若是从前的大梁丞相,无论如何也不会问这样一句。
谢珩终于道:“您是父亲,我永远不会憎恨您。”他没有继续说什么,该说的话早就说尽了,四目相对,唯余沉默,这一刻他是真正的心如止水,政治不是谁说服谁、谁改变谁,甚至与是非对错都无关,政治是铁血的强权,说一不二,谢照注定无法理解他,他也不可能去憎恨行将就木的父亲,若只是为了宣泄,更没有任何意义。
谢珩放下文书,转身离开了。
谢照仍是一瞬不瞬地望着那道逆光的身影。
谢珩今日前来这一趟,没有流露出任何激动的情绪,说的话也都很平淡克制,但那一刻谢照望着那道背影,心中却忽然生出种从前没有过的感觉,他隐隐意识到,这一次他或许真的失去了他的儿子。
相比较于从小便惹人怜爱的谢灵玉,他一直对谢珩的要求更高,回想起来,父子之间的温情反倒少得可怜,桓郗去世时,谢珩才刚出生不久,当时他位及丞相,每日公务繁忙,没法管顾他,两岁不到时,谢珩便被祖父谢晁接到宁州抚养,谢照此刻看着那道远去的背影,他莫名想到了一个久远、朦胧的场景。
那一年初夏,他回宁州祭祖,在松柏森森的庭院中与五六岁的谢珩相遇,彼时祭祀已经结束,月夜清澈无尘,小孩孤单地立在清池边,遥遥传来三两声“四月秀葽、五月鸣蜩”的诵读声,谢晁让侍者来领谢珩回去休息,却被他拦下,小孩察觉到来自身后长辈的注视,自觉停下脚步回头看向他。
他们互相认出了对方。他随手从一旁的竹树上摘下两片宽叶子,手指翻折几下,便出现了一条细细窄窄的船,这种小东西他曾给女儿做过许多,但谢珩确实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小孩安安静静、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他将那叶小舟轻轻放入清水中,池水澄澈见底,小船、月光、松柏还有父子两人的影子悠悠荡荡地飘着,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飘在无垠的月夜中。
“谢谢您,父亲。”
他闻声看过去,五六岁的孩子静静地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