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玻璃和布面甲(第1/3 页)
会后,赵桓找来了大押班王若冲,询问宫里的琉璃制品。
王若冲立即让人将宫里收藏的一些顶级的琉璃制品搬出来让赵桓欣赏。
赵桓惊奇的发现,这个时代的玻璃制品竟然相当精彩,不但颜色绚烂,而且有许多瓶器,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工匠其实已经掌握了吹玻璃的技术。
赵桓询问这些玻璃器的价格,一听之后就放下心来,这些玻璃器皿,动辄成千上万贯。
一个小小的半透明的玻璃杯就要两千贯,一个不到一尺高的玻璃葫芦竟然价值万贯!一个尺许高的细颈瓶价值一万五千贯,一个波斯进口的深蓝色胆形瓶竟值三万贯!
询问后,赵桓发现,宋朝国内产的玻璃,多为白色(半透明)和青色,这说明这些玻璃大都是高铅玻璃和钾铅玻璃。
蓝色,黄色等彩色玻璃则是从海外进口,价格更贵一些。
这价格让赵桓越听越兴奋,急忙让王若冲派人把军器监和将作监的监判找来,让两个监判分别带一个玻璃匠和一个盔甲匠人一起来。
此时的将作监监判名叫李佖,其父叫李诫,乃是崇宁年间将作监判,大名鼎鼎《营造法式》的作者。
将作监监判的官位比军器监要大不少,乃是从四品的官员,已经是“满朝朱紫”中的一员了。
赵桓先召见了李佖,李佖年级和张悫差不多,身材要高大一些,人也稍胖一些。
李佖带着一个脸上有烟火色的麻衣工匠,在内侍的指引下进入了大殿。
进入大殿,李佖朝着坐在御桌后的赵桓躬身行礼。
宋朝礼法,明文规定,文官不许无故向皇帝跪拜,所以,除非是大礼仪时,宋朝官员见了皇帝不但不会跪拜,有时还有张椅子坐。
武将则不同,无论多大的武官,见了皇帝都是要跪下磕头的。
武官都要磕头,平明百姓自然更要磕了,李佖身后,头也不敢抬的工匠听到监判称呼官家,腿一软就跪了下去。
赵桓和声细语的询问了工匠将作监玻璃作生产玻璃的方法。
问完之后,他大概明白这个时代玻璃价格为什么这个贵了。
玻璃其实就是石英,砂子的主要成分就是这个。
但要把石英烧成玻璃,需要两千多度的高温,以这个时代的技术,当然不可能达到。
所以这个时代烧玻璃,就是碰运气,一个大窑,烧上好几天,最后开窑一看,能收获一块拳头大的玻璃就算运气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