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章 高俅(第2/3 页)
“小吏”,大约是学生,秘书一类的角色,不但有一手好书法,相当的诗词歌赋功底,还会耍枪弄棒,当然,蹴鞠也是他擅长的诸多杂学之一。
后来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当时的驸马王诜,也就是当时的端王,后来的宋徽宗赵佶的姑父。
一次,王诜让高俅去给端王送东西,高俅到端王府时,赵佶正在蹴鞠,高俅碰巧露了一手,得到了“性轻佻”的赵佶的喜欢,就把他从王诜府上要了过去。
从此高俅就成了端王的人。
赵佶继承皇位后,受宠的高俅自然也就鸡犬升天了。
虽然高俅确实是个弄臣,作殿帅也没什么作为,甚至利用禁军营地校场搞房地产开发,但你要把大宋禁军没有战斗力的锅扣到高俅头上,那也确实有些过了。
禁军的腐化,有功之人可多了去了,高俅最多算其中之一罢了。
高俅和蔡京,童贯他们也并不是一党,说句实话,蔡京也看不上高俅这种在朝堂上毫无话语权的武臣。
高俅这人还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知恩图报,蔡京得势后,作为旧党的苏轼一家遭到了蔡党的迫害,高俅始终“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给养恤甚勤”为时人赞颂。
宋徽宗为了提拔高俅,让他去西军种镀金,边将刘武仲对他多有帮助,之后,他就和刘武仲家一直保持联系,刘武仲打了败仗,他也在京城活动,为其免罪,刘武仲死后,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他的儿子刘锜。
正是高俅这种知恩图报的个性,让他在失势后,没有人对他落井下石。
再加上,他在第一次开封被围时,追随徽宗南下,因为童贯排挤,被宋徽宗扔在半道,没有带去镇江,高俅干脆就带着手下禁军返回了刚刚解围的开封,算是徽宗身边投诚比较早的。
赵桓为了千金买马骨,也不好太苛责他。
如今的高俅虽然早已经不是禁军殿帅,但也保留了节度使的虚职,当然,门前冷落是必然的,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高俅就算落魄,依然是张金平高攀的靠山,毕竟高球父子还保留着节度使,承宣使,之类的高级武官虚衔,就算没有了实权,往日人脉还在,对于商人来说,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进了高府,张金平很快就见到了高俅。
一来如今高府门庭冷落,高太尉已经不那么难见了,二来这高家上下的门房管家早就被张金平的银钱喂饱了,这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告诉门房,自己刚从皇宫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