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乱世枭雄(第1/18 页)
<b>黎元洪</b>:北洋军人,武昌起义时任湖北都督,辛亥革命后任北洋政府副总统,地位很高但无实权,政治上偏向于南方党人。
<b>王子骞</b>:同盟会员,熊克武的幕僚及代表。
<b>赵尔丰</b>:四川总督,曾平定西藏叛乱,实行“改土归流”,但因镇压保路运动成为众矢之的。
<b>蒲殿俊</b>:四川名绅,保路运动领袖。
<b>尹昌衡</b>:字硕权,生于四川省彭州市升平镇。初就读四川武备学堂,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六期。尹昌衡因性格豪放,胆略过人,在川籍军官中拥有较高声望。辛亥革命后,被推为四川都督,系老川军中第一位具有实际意义的军事统帅。
<b>赵尔巽</b>:赵尔丰的哥哥,在赵尔丰之前任四川总督。赵尔巽是老川军前身第十七镇新军的创建者,一手提拔了尹昌衡。
<b>蔡锷</b>:字松坡,湖南人。蔡锷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士官三杰”之一,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较高建树。在他担任云南都督期间,滇军威震西南,多次以援川为名入据川境,开滇军“侵川”之先河。
<b>胡景伊</b>:字文澜,生于重庆市巴南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三期,是四川留学士官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与蔡锷是同学。回国后任教于四川武备学堂,与尹昌衡有师生名分。胡景伊是个老狐狸级别的人物,心机极深,视熊克武和革命党人如寇仇,新老川军之战即由此引发。
<b>袁世凯</b>:创立了北洋新军,是北洋各系的首领,辛亥革命后出任临时大总统,继而正式当选为民国政府首任大总统。
1911年10月,凭借武昌起义的成功,革命党人得以控制武汉三镇。
这只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在此之后,关内十八省中,共有十四省先后响应,这些省大多成立了民军,并以所在省份的简称为号,比如湖北民军就称为鄂军。
鄂军、苏军、浙军等等,一长串名单里,唯独没有四川的影子。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不过一切还来得及。
首先得找一下熊克武。
这位仁兄正在到处奔忙。武昌起义前,他正在陕西,准备策动当地军队起义,武昌起义后,马上到武昌与黄兴商讨作战方略。及至武昌告急,又急匆匆地赶到上海,催促江浙联军进攻南京,以间接援助武昌。
其时,川籍革命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