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虽非亲属却照拂(第3/6 页)
做这种勾当。
诸葛亮并未指示刘备自行去离间他们,他知道选择刘备意味着明白他的为人和立场,对此笃信不疑。
诸葛亮并未对此事忧心失败,因为在樊城,他积极交友,调查了解刘表及其部属的联系。
诸葛亮逐渐洞察,看似繁荣稳定的蜀地实则依靠刘表一人维系。
在诸葛亮眼中,刘表纵使不足以大材大用,毕竟是方霸主,绝非凡品。
一旦刘表突遇变故,蜀地短暂的和平将犹如风中的黄沙散尽。
刘表的儿子个个无能,他们仅会内部争斗,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只会乞求饶恕,并无实际作为。
这正是一群目光短浅之人。
基于此理解,诸葛亮觉得机会将不会远去,只需局势略起波澜,那些热衷于内讧之人必会露出头来,渴望坐拥权力,不惜对亲人出手。
在刘备招来诸葛亮后,诸葛亮智谋之名日益传开。
原来说道刘表和刘备的合作,气氛曾显得紧张,各有戒心。
刘表防范刘备,刘备不甘久处下风,诸葛亮的出现带来了转变。
这让一个深通世故谋略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以同一种目标,换种方式表达,效果却截然不同。
诸葛亮的辅助下,刘备迅速消解与刘表间的隔阂,刘表也开始认识他的才华。
另一方面,长子刘琦也开始注意到了诸葛亮的存在。
不得不提及的是,刘表家庭中的矛盾也牵涉其间。
幼时刘琦的母亲便已辞世,随后刘表再婚,初时刘琦倍受宠爱,因刘表以为他与自己十分相像。
而当刘琮娶了刘表续弦蔡夫人的侄女,蔡夫人的感情便转向刘琮,认为他与己更亲。
如此算来,自然蔡夫人更倾向于偏袒刘琮,希望他承袭家业。
蔡夫人清楚,若由刘琦接手,作为不尽责的继母,她的结局可能并不会好。
因此为了确保刘琮的势力地位,她在刘表耳边反复灌输关于刘琦的坏话,暗中打压,表面上却赞誉着刘琮。
谣言重复千遍也可能成真,更何况许多内情并非子虚乌有。
刘琦困惑不解,总之父亲忽然间莫名其妙地疏远了自己。
知道背后的原因后,一切都已无从挽回。
这种事没法讲清楚,反而越辩解越显得心虚。
父亲心中早已对刘琦有了新的认知,此时再怎样解释都只会让他觉得自己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