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地理上(第11/16 页)
、代郡、定襄、五原、西河、朔方十郡,又别置朔方刺史。后汉建武十一
年,省朔方入并州。灵帝末,羌胡大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并流徙分散。建安十八年,省入冀州。二十年,始集塞下荒地立新兴郡,后又分上党立乐平郡。魏黄初元年,复置并州,自陉岭以北并弃之,至晋因而不改。并州统郡国六,县四十五,户五万九千二百。
太原国
晋阳侯相。阳曲榆次于离盂狼孟阳邑大陵祁平陶京陵中都邬
上党郡潞屯留壶关长子泫氏高都铜鞮涅襄垣武乡
西河国离石隰城中阳介休
乐平郡沾上艾寿阳轑阳乐平
雁门郡广武崞氵枉陶平城{*俊}人繁畤原平马邑
新兴郡
九原定襄云中广牧晋昌惠帝改新兴为晋昌郡。及永兴元年,刘元海僣号于平阳,称汉,于是并州之地皆为元海所有。元海乃以雍州刺史镇平阳,幽州刺史镇离石。及刘聪攻陷洛阳,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人,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又置殷、卫
、东梁、西河阳、北兖五州,以怀安新附。刘曜徙都长安,其平阳以东地入石勒。勒平朔方,又置朔州。自惠怀之间,离石县荒废,勒于其处置永石郡,又别置武乡郡。及苻坚、姚兴、赫连勃勃,并州并徙置河东,又姚兴以河东为并、冀二州云。
雍州。案《禹贡》黑水、西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以其四山之地,故以雍名焉。亦谓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气雍阏也。《周礼》:西曰雍州。盖并禹梁州之地。周自武王克殷,都于酆镐,雍州为王畿。及平王东迁洛邑,以岐酆之地赐秦襄公,则为秦地,累世都之,至始皇遂平六国。秦灭,汉又都之。及武帝置十三州,其地以西偏为凉州,其余并属司隶,不统于州。后汉光武都洛阳,关中复置雍州。后罢,复置司隶校尉,统三辅如旧。献帝时又置雍州,自三辅距西域皆属焉。魏文帝即位,分河西为凉州,分陇右为秦州,改京兆尹为太守,冯翊、扶风各除左右,仍以三辅属司隶。晋初于长安置雍州,统郡国七,县三十九,户九万九千五百。
京兆郡汉置。统县九,户四万。
长安杜陵霸城蓝田高陆万年故栎阳县。新丰阴般郑周宣王弟郑桓公邑。
冯翊郡汉置,名左冯翊。统县八,户七千七百。
临晋。故大荔,秦获之,更名。有河水祠,祠临晋水,故名。下邽秦武公伐邽戎,置有上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