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京都大疫、媛容玉陨【壹】(第1/4 页)
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刘协薨逝。
魏帝曹素服发哀,遣使持节,以典护丧仪。
夏四月丙寅,曹诏有司以太牢祭祀于文帝庙,并追谥山阳公刘协为汉孝献皇帝,以汉礼葬之。
夏四月,京都大疫,诸官百姓都是惶恐不已,许多人为了躲避瘟疫,更是拖家带口、携老扶幼的离开了洛阳。
皇帝曹为了控制疫情,不但下诏令宫中御医出宫以抵抗瘟疫,更是令各地名医携药进京,以期与京中医者一同早日尽早研究出抵抗这次疫病的药方。
而这管控瘟疫的事宜,皇帝则交给了任职洛阳典农的丘俭。
原本颇为繁华、一片生机勃勃的帝都,霎时变得如同修罗场一般,每日都会有不少人死去。
原本充斥在各坊各市中的小贩吆喝声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以及令人揪心的绝望叹息。
“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温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建安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六。
“伤寒”,除了指外感热病外,还包括了当时的烈性瘟疫,可见当时温疫流行之猖獗。
陈王曹植还在《说疫气》一篇中说国“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虽然此文中已然说明了当时“疠气流行”,并非“鬼神所作”,而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所致,但寻常百姓以及一些官员仍是“悬符厌之”,企图以鬼神之力来消灾解难。
当年机具盛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曾在《七哀诗》中言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可见此时京城大疫、人人惶惧的凄凉情景。
早从汉桓帝刘志开始,直至汉孝献帝刘协的七十余年中,光是见载于史书的疫病就发生过十七次。汉末之时由于战乱,天下遍地皆尸骨,因此疫情连年,民不聊生,即使是士大夫们也未能幸免。如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刘桢也一时俱逝,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