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清河之战(二)(第3/5 页)
,当初明山岭一战失利后,他率领残部退往后方,在清江一带建立根据地重整军马,现在这支镇守清河城的军队正是他的主力。”
营帐中的参将们听到古颜这个名字,神情各有各的变化,他们对这名字不可谓不熟悉,当初第一个率军攻入青州的氐人将军,骇人听闻的晋河惨案便是他的手笔,是南朝的老对手了,没想到这么快又遇上了。
谢玦问道:“能探查清楚目前清河城中有多少敌军吗?”
“尚不得知,不过斥候发现沿江一带出现大量氐人军马,数目远超我们先前的预计,怀疑是周国派兵回防清河城,粗略估算,此刻清河城中敌军数量应该已经超过二十万人。”副将停了一停,“或许还不止。”
一听见“二十万”这个数目,众参将不约而同地在心中倒吸一口凉气,太多了,他们手中才不过十万兵马!众人一齐回头看向谢玦,一人道:“若氐人真的大量增兵回防,光凭我们的兵力恐怕很难拿下清河城。”
谢玦也沉默了一瞬,虽说早有预感这一战不会很顺利,但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仍是让他心惊了下。
其实南朝兵力不足这个问题早在越过明山岭后就开始显露端倪,最主要的原因是,北境实在太广阔了,上百万的军马投身其中,像是轻飘飘的雪花融入波涛起伏的大海,一瞬间就了无痕迹,而在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要一次性收复如此辽阔的国土,考虑到南朝如今的复杂国情,还必须速战速决,难度可想而知。
谢珩与赵慎想出来的办法是,由两方各自率领一支先驱兵马,从西、北两个方向集结主力星驰电掣地强攻,迅速突破北境最主要的几个军事重镇,进而辐射周围的地界,从军图上能看得更为真切,随着两支大军不断推进,正如钳子的两只触须,形成一个又一个包围圈,一直伸入到北境的核心——都思城。
而这种锐意突进的战术也意味着,南朝必须将绝大部分兵力集结起来,投入到玉泉、汉阳两大重镇,即钳子的两个终点上,分配给其余重镇的兵力则更是少之又少。谢玦内心很清楚,这十万人就是他能够调度的全部兵力。
他一边思索,一边在营帐中环视一圈,他所率领的这支军队,一眼就能看出与其他兵马不一样的地方,在座的参将全都很年轻,说话也没有寻常军旅人士的匪气,他们并非是西北的人马,前身乃是梁朝北府军的主力,所有将士都是宁、扬籍贯,出身于士宦之家,早在盛京时,谢玦就与在座许多人相熟。
就在众人议论时,谢玦道:“我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