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东去(第3/5 页)
并未引起大秦朝堂多少振动。
因为刚刚与蒙古人签订合约,河北再乱,也是人家的事情,大秦朝堂上下,多数都觉得,河北再乱,也是家门之外的事情,最紧要的,还是中原之战。
但这个时候,晋国公赵石入宫见驾。
谓皇帝陛下曰:“陛下若还信得过臣,便许臣以兵权,节制河南,河中,河东,草原兵马,趁此天赐良机,挥军北上,不出两载,臣可为陛下,扫平辽东,南宋,南唐,不过苟延残喘之国,虏其魁首于阶下,早晚间事。。。。。。”
“然那时再图河北辽东诸地,恐多艰难,不如趁此之时,一力平之,此等开疆拓土之功,皆为汉唐事业,当年,臣与陛下在勤政殿中之语,言犹在耳。”
“陛下许臣以王位。臣今日来取,就是不知陛下肯应否,若陛下有所顾及,臣也无话可说。今陛下身边,名臣大将,不知凡几,少一个赵石,也没什么。。。。。。。。”
“念及这些年。君臣相处不易,陛下当能容臣带家人子女,远走塞外,去自己取个逍遥王来当当。”
谋划多年,终于时机到来,便如他话中所言,和成武皇帝李全寿,相处多年,情分深厚,所以。在这最终决定出京领兵之时,与皇帝陛下开诚布公的说上一声。
答应了,那是最好,此战,也许就是他这一生军旅生涯的收官之做,回来之后,弄个王爷当当,老老实实在长安安度晚年便了,不答应,那也没什么。外间天高海阔,皇帝陛下想留也留不住他了。
在京师长安呆了这些年,他已经给足了皇帝陛下面子,大秦能有今日。也少不了他赵石的汗马功劳,仁至义尽,到了此时,也说不上谁欠谁的了。
而这两年,他能交出来的权柄,也都交的差不多了。。。。。。。
恩怨分明。这就是他赵石赵柱国。
翻脸?他最不怕的就是这个,能站在这里,说这样的话,就已经表明,他可以在长安,甚或是秦境之内,出入自如。
实际上,他没给皇帝陛下留下太多选择的余地,就像当年长安之变前,当今皇帝陛下没给他多少选择的机会一样。
皇帝陛下当即愣了半晌,几乎无言以对。
他万万没想到,在这样一个时节,会面对这样一个选择,已经差不多习惯了晋国公赵石事事为社稷着想,不复当年锋锐的时候,却突然跳了出来,想要领兵军前。
这一刻,没人能想到这位皇帝陛下到底是个什么滋味,也没人知道,皇帝陛下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