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3 页)
气并未全然恢复,国库空虚兵将折损,便连一支像样的军队都组不出来。
国难当头,容毓年仅十四披挂上马,扛起先燑王战旗,撰了数篇《点将书》从四海征兵。他书文振人心潮,燑王威信犹存,一时竟集齐了两万余人。第一批昭岚军将士首次开着临江阵出征,大败北胥定山军,保住了苍浪关。
由此昭王容毓和他的昭岚军威名大震。楚王昏懦,治国无方,容毓便自然而然地介入朝堂。
容毓手段凌厉老辣,一入朝中便收复朝臣、培植心腹,不出数月将东楚国政尽数握在手中。楚王本无功无能,被容毓拿捏得毫无反抗之力,说话下旨都需问过昭王。
季崇自知时机未到,便暂且偃息,让这如紫微星般横空出世的昭王引走所有人的目光。
若要把控东楚江山,那必先除掉容毓。
随后,由仪醉轩潜伏进各府的暗桩明里暗里散布容毓与楚王不合,又将楚王强占蓁淑妃一事当市井笑料抖露出来,直言容毓对楚王怀恨,必有夺嫡之心。
当时容毓还是以燑王世子慕容毓之名入嗣楚王,依着规矩,他确有被立储的可能。遂一时间激起物议如沸。
容毓记得,自己当时觉得这些朝臣荒唐,本不欲理会。
后来风言风语飘进后宫,便传到了凤梧殿皇后娘娘耳中。那会儿狄儿刚出世,皇后生怕手里的太子无端拱手他人,便开始针对暗算蓁淑妃。蓁淑妃本弱,几次被磨出病来。容毓当朝指着那些嚼舌根的庸臣怒斥,叫人取了笔墨,当众书下“慕容毓”三字,将其中的慕字给勾去,说,从今往后我不再姓慕容,而随母姓容。东楚江山、慕容三世,与我容毓再无半分干系。
安国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几个月前灞州起事,让容毓去率兵平息,却暗中在朝中设计玉带诏之事,妄图兴东楚朝臣、在野之势将容毓和昭岚军一举歼灭。
最终两计都为容毓所破。安国公终于开始坐不住,想要通过慕容竺质子契约的事情,将容毓的防守撕开一道口子。
容毓看完,理了理纸页丢在桌案。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悠悠躺了回去,将个软枕垫着腰,慵懒地倚在榻上。身量纤长,姿态妩媚,神情却是说不出的森冷。
以上的这些,对他来说都已然没什么要紧。他最在意的,是这些凌乱的书稿中提到,十三年前,安国公和北胥,都曾暗中借兵借粮给了楚王。
不出意外的话,那场屠尽选王、燑王府,刺杀先帝的疯狂计划,甚至那张质子契约,都是安国公在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