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双身恶魔(第1/3 页)
肥仔怕弄错,还认认真真地看了看机身前方的展板海报,上面清清楚楚地写明白了,这架飞机是荷兰福克公司的G.I原型机,但是,真的和闪电一模一样。
前世闪电战斗机很出名,非常出名。
整个二次世界大战期间,p-38战斗机一共击落1800多架日本飞机,是美丽国陆航战机中,击落日本战机最多的一种机型,战绩中,包括击落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员山本五十六。
它是1939年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第一款军机,可一出手就是惊世之作。
那时它还不叫p-38,只是代号xp-38的原型机,但仅仅用了7小时2分钟,就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飞抵东海岸纽约,
距离长达3950公里!平均时速超过560公里!一举创造了跨大陆飞行速度记录,一时间声名大噪,也因此获得了“闪电”这个极其响亮极富冲击力的外号。
不仅是速度快、而且70%面积覆盖重装甲、强火力,高载弹,全是p-38战斗机的优点。所以,它是一款综合能力非常强的战机,用途十分的广,可以执行拦截、制空、护航、侦查、对地面攻击、水平轰炸诸多任务。
正是因为它的多元化,各方面的作用和性能,陈纳德才选中了它作为飞虎队主力战机。
结果,到了1941年后,p-38战斗机和日本人的零式战斗机,猝然相遇在亚洲战场的长空,各有所长,斗得不相上下,难分难解。
p-38也成为了太平洋战争初期,美丽国唯一可以跟日本零式战斗机抗衡的战斗机。
国际惯例里,击落至少五架敌机的飞行员才能叫王牌。而驾驶p-38战斗机的飞行员,有一百多名成为了王牌飞行员,也是美丽国各战斗机种里最多的。
又惊又布的日本人给p-38起了个外号叫“双身恶魔。”,在欧洲战场,德国人叫它“叉尾妖怪。”能让敌人妖魔化的飞机,其战力可见一斑!
肥仔再度鄙视地摇了摇头:忍不住周围看了一下,看看洛克希德公司的设计大师凯利约翰逊,这时是不是就藏在人群里,在自己身边给G.I拍照片做笔记呢。
没人,所以他又凑近了机身,耐心仔细看G.I原型机的机构,还有标明的主要参数,这么一看,G.I和闪电在细节还是有小小不一样的。
闪电战斗机机身是全金属结构,这架G.I是混合机身结构:金属制造的中部机身和机身横梁,机身由钢管和铆接硬铝蒙皮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