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审分览3(第2/7 页)
奚时止矣?凡功之立也,贤不肖强弱治乱异也。
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于简公曰:“陈成常与宰予,之二臣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唯固,则危上矣。愿君之去一人也。”简公曰:“非而细人所能识也。”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即简公于庙。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能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失其数,无其势,虽悔无听鞅也,与无悔同。是不知恃可恃,而恃不恃也。周鼎著象,为其理之通也。理通,君道也。【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君主应当重视和利用权势,阐发了早期法家慎到的重势思想。文章指出,“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王也者,势无敌也”,认为君主能够进行统治,全凭着地位的尊贵与权势的威重。如果失去了这些,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至于君主应该怎样做才能“便其势”呢?文章主张,应该“权轻重,审大小,多建封”;应该“定分”,即确定君臣、妻妾、嫡庶的名分,不使僭越。这里表现的思想,是“势治”与“礼治”的合流。文章最后以齐简公“失其术,无其势”因而国危身亡为例,与篇首“失之乎势,求之乎国,危”相呼应,劝告君主要“恃可恃”,从反面再次强调了权势的重要。【注释】
①钧:通“均”。
②并:兼并。
③齐:同。
④门:门径,途径。
⑤冠带之国:指文明开化的国家。冠带,戴帽子束带子,本指服制,引申为文明之称(当时边远地区的少数名族,服制与华夏异,故以为不开化)。
⑥象、译、狄鞮(tí):古代通译四方民族语言的官。通南方之语者曰“象”,通北方之语者曰“译”,通西方之语者曰“狄鞑”。
⑦国:指王畿,王城附近周围千里的地域。下文“方千里以为国”之“国”同。
⑧庙:宗庙,祖庙。古人很看重祖庙,所以要“择宫之中而立庙”。
⑨极:顶点,这里用如动词,指达到最高程度。治任:治理国家的担子。任,担子。
⑩众:多。封建:分封、建立诸侯国。
私:偏爱。
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三十年为一世,这里说“神农十七世有天下”,只是传说而已。
弥:越。
海上:四海之上,指边远之处。
此王者之所以家以完也:这就是王者能够保全天下的原因。古代王者以天下为家,所以才这样说。
滕:小国,在今山东省滕县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