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先识览1(第5/8 页)
君主必须求贤的道
理。文章指出,有道之士与圣贤之人极其难得,即使有,而君主又往往不了解他们,这是世道混乱、“亡国相望,囚主相及”的根本原因。因此,君主必须致力于访求有道之士,“得士则无此之患”。“得士”的关键在于君主要了解他们,使贤者居上位。只有这样,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文章以晏子救人于厄为例,具体说明对待贤士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文章最后举列子谢绝子阳之粟一例,意在赞扬有道之士的“先识”,赞扬他们能够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变化,通晓“性命之情”,这与上篇“先识”之意是相通的。【注释】
①国:疑当作“固”(依王念孙说)。
②比肩:并肩,肩靠着肩。
③累世:连续数代。
④继踵:接踵,脚挨着脚。这句极言有道之士稀有难遇。如果纵横千里有一贤士,就可称得上是贤士“比肩”了;如果接连几代出一圣人,就可称得上圣人“继踵”了。
⑤奚:何。由:从。
⑥王者不四:称王的君主没有出现四个。这是对“三王”而言。
⑦霸者下六:称霸的诸侯没有出现六个。这是对春秋“五霸”而言。
⑧囚主相及:被囚禁的君主一个接一个。
⑨封;指分封诸侯。
⑩尝:曾经。
巍巍焉;高峻的样子。焉,词尾。
累:牵累。
刬():铲除,消灭。
休息:停止。
而佞进:疑当在上文“贤者在下”之下(依王念孙说)。佞,奸佞小人。进,受到举用。
滋泉:水名。疑即今陕西渭水。
齐民:平民。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后继任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反裘:翻穿皮衣。古人穿皮衣一般是毛朝外,这里的“反裘”指毛朝里穿、为的是爱惜毛。刍(chú):喂牲口的草。涂:道路。
齐人累之:大意是,给齐人为奴。累,通“缧”。本指拘系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
越石父(fú):人名。
遽:立刻。骖:驾车时辕马两旁的马。
舍:馆舍,招待宾客的地方。
绝:断绝交情。
未:未可。
不己知:不了解自己。“己”是“知”的宾语。下句“己知”,即知己之意。
向: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