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审应览1(第7/8 页)
解说】
所谓“精谕”,是说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精神表现出来。文章一开始所举的一则寓言——海上之人有好蜻者,就是为了说明“精谕”的。文章接着列举了胜书说周公、孔子见温伯雪子、白公问孔子三例,说明“圣人相谕不待言”,主张“至言去言,至为无为”。这显然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最后,文章以齐桓公谋伐卫、晋襄公使人于周为例,说明人的思想还可以通过“容貌音声”、“行步气志”表现出来,圣贤之人对此能够体察,因而能做出正确的决断。【注释】
①有先言言者:思想可以先于言语表达出来。第一个“言”是名词,第二个“言”是动词。
②蜻:通“青”。青鸟,一种水鸟(依王引之说)。去:离开。
③居:处,在一起。
④胜书:人名。
⑤精:微。
⑥疵:毁谤,责难。
⑦(wěn):同“吻”。
⑧温伯雪子:当时的贤者。
⑨好:义未详。《庄子·田子方》作“久”,译文姑依《庄子》。
⑩夫人:那个人。夫,彼,那。
目击:指用眼看。击,触,接触。
不可以容声矣:用不着再讲话了。
天符:天道。同:相合。
白公:楚大夫,名胜,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太子建因受陷害而出奔郑,后被郑人杀死。为报父仇,他谋划杀死楚国领兵救郑的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下文的问“微言”即指此。
微言:不明言,以暗喻示意。
若以石投水:比喻微言像把石头投入水中一样,无人知晓。
奚若:何如,怎么样。
没人:在水中潜行的人。
淄、渑:齐国境内二水名。合:汇合。
易牙:齐桓公近臣,善别滋味。
谓:意思,思想。
“言”字当叠(依陶鸿庆说)。
濡:沾湿。
趋:快步走,奔跑。
以上几句是说,濡、趋是为了得鱼、得兽,如果不需濡、趋便可得鱼、得兽,人们就不会濡、趋了。以此喻言、谓的关系。
末:微小,渺小。
法室:刑室,监狱。一说为浴室。按:据《左传》,白公于楚惠王十年(前9年)起兵杀死令尹子西、司马子期,控制楚都,后被叶公子高打败,“白公奔山而缢”。这里的说法与《左传》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