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贵直论1(第3/9 页)
湣王四十年(公元前284年),燕、秦、韩、赵、魏等国伐齐,齐湣王奔卫。楚派淖(zhuó)齿率兵救齐,遂为湣王相,继而淖齿杀湣王,与燕国瓜分了齐国原来侵占的土地和宅器。狐援之言或与当时形势有关。《战国策·齐策》以狐咺(援)说湣王与湣王被杀事为一章。
若:代词,这。
每:等于说“当”。当,将。参(sān):动词,使比并为三。
平论:持平之论,准确恰当的言论。
固:必,一定。嫌:近。危:言语惊人。
触子、达子:都是齐湣王之臣,其事见《慎大览·权勋》篇。
附:迫近。郭:外城。
屏蔽:掩蔽物。犀橹:犀皮制作的大盾牌。下:等于说“后”。
桴(fú):鼓槌。
弊:恶,坏。
行人:官名,负责外交事务。胄:头盔。“免胄横戈”是手执武器、甲冑在身的臣下谒见君主时的礼节,以示恭敬。
亦:只不过。
艴(fú)然:盛怒的样子。作色:因发怒脸上变色。
说:解释。
献公:晋献公,春秋晋国君。
兼:兼并。
惠公:晋惠公,晋献公之子。
逊:逃遁。去:离,距离。绛:指新绛,晋国都,在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
厎:通“砥”。磨砺。
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进行的一次战争,结果晋获全胜。城濮: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省范县南。
石社:地名,所在不详。
定天子之位:晋文公元年(前6
36年),周襄王之弟叔带率狄人伐周,襄王出奔郑。第二年,晋文公兴兵诛叔带,复纳襄王。“定天子之位”即指这件事。
石:石砮(nǔ),石制的箭头。
乘:登,这里指登上敌城。
与:与其。革车:兵车。
上:等于说“时”。
直谏【正文】
二曰:
言极则怒①,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②?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③;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④,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⑤。不知所以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
齐桓公、管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