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魏忠贤的财产(第3/4 页)
而且他贪腐的这些财富,都被他挥霍掉了。
本来崇祯就是个猜疑心重的人,人们的议论传到了他耳里后,他开始重新审视魏忠贤案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认为自己可能误判了魏忠贤,对他寄予的期望太大了。他的财产极有可能没预估的那么庞大,于是就逐渐放松了这件事的追查,而把精力放到别的事务上。
国内急需解决的事太多了,每一件都火烧眉毛。
渐渐地,崇祯把这件事就给忘了。
一转眼,到了崇祯十三年。
中原的战火越烧越旺,无休止的战争,使大明国的财政更加困难。甚至前线战斗人员卖命的饷银,都无法如期支付,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要想使大明国续命,必须得找到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募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
但这又是一件特别难做到的事。
国内不但多处爆发战争,而且还处处闹饥荒。百姓都靠吃草和树皮维持生命,而富人却为富不仁,大量屯集粮食,更加剧了人间苦难。
就在崇祯无计可施时,一份绝密情报送到了他的案头,这就仿佛黑夜里的一道曙光,又给他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
这条消息是有关魏忠贤的。
这是魏公公死后多年,又一次引起崇祯注意的事件,而且是在百忙之中,意义非同一般。
事情是这样的。
有关魏忠贤死后的一些消息,不时传到崇祯耳里,但由于缺少有力的证据,并未引起他太多的注意。
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国内事务多而杂乱。南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北有后金虎视眈眈,政权摇摇欲坠,他实在没精力关心政治以外的事了。
忽然一个重磅消息,传进宫里,几手惊掉了他的下巴。
消息来自直隶肃宁,魏公公曾经的老家。
一天,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他叫魏方,魏公公的同族远房兄弟,是最早进京的那拨人。
但他并没有在魏忠贤那儿为自己谋取到一官半职,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在魏王府当了管家。
魏公公家大业大,有许多财产要管理,其中很大部分是灰色收入,其管理当然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
经过考核,魏方再合适不过了。
他是自家人,血缘亲近,又识文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