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大地震颤,热血上涌(第3/4 页)
条线列四、五名甚至五、六名骑兵。”
“批评者们说,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拉开间距!第二,拉开间距!第三,拉开间距!”
“拉开同一线列相邻骑兵的间距!拉开前后线列的间距!直到——嗯,直到敌人的一枚炮弹只能伤及我们的一名骑兵!”
“还有人说,要进一步拉长整个阵型的面宽——不必排成三条线列,排成两条线列就好了!”
“在拉开左右间距的情况下,排成两条线列,阵型的面宽可超过五百米——是标准阵型的面宽的三倍有多,而中国人的大炮再多,也是有数的,同时对如斯面宽进行打击,必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听到这个‘正确’的建议之后,我不由哑然失笑——照这样说法,叫整个斯帕吉连排成一条线列不是更好?如是,‘阵型’的面宽可是超过一公里了呢!如是,不是更加叫中国人‘顾此失彼’了吗?”
“这些说法,缺乏最基本的军事常识——至少,不了解最基本的骑兵冲锋的原则。”
“骑兵冲锋——现代骑兵的冲锋,有两个最关键的要素,第一,密度;第二,阵型——密集而整齐的阵型。”
“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前者——只有足够的密度,才能形成合力,才能产生足够的冲击力!骑兵冲锋,绝非单个骑兵的简单叠加!后者,前者之保证——只有保持阵型的密集和齐整,才能保证足够的密度——亦即保证合力、保证冲击力!”
“看看我们的骑兵的作战‘流程’吧——”
“排成密集而整齐的线形阵列进行冲锋,每条线列冲击敌军之后,并不像古代骑兵那样陷入散乱的单兵混战,而是强行顶着敌人的射击或砍杀,以一条弧形的线路,快速撤离,重新结阵,再次整队冲锋。”
“如此反复,直到敌人彻底崩溃。”
“事实上,这种始终依靠整齐划一的力量、密切配合的集体冲击方式,能够轻易击溃任何传统模式的骑兵——包括中国人的骑兵。”
“我们之所以在八里桥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火力占据绝对优势之外,骑兵亦居功甚伟——而我们的骑兵之所以能够完胜中国人的骑兵,就是因为严格遵循了上述作战原则。”
“当然,山阳战役的骑兵冲锋,并非骑兵之间的对决,可是,原则是一样的,若真像批评者们说的那样‘拉开间距——拉开到敌人的一枚炮弹只能伤及我们的一名骑兵的程度’——如是,就没有阵型可言了!如是,‘线列’就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