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7/8 页)
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③天上宫阙:指月宫。“明皇游月宫,见膀曰‘广寒清虚之府’。”(《天宝遗事》)
④乘风:见《列子·黄帝篇》:“列子乘风而归……随风东西,……竟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耶?”
⑤琼楼玉字:即月宫。《酉阳杂俎》前集卷二:“翟天师名乾祐,峡中人。……曾于江岸,与弟子数千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随我指观。’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数息间,不复见。”
⑥“起舞”句用李白诗意:“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两句说月下起舞、身影零乱,想想月宫高寒,还不如在人间吧。
⑦绮:念“起”(qǐ)。三句说月光移动,转过了朱红的楼阁,又低低地照进了雕花的窗户,照到了那个不眠的人(作者自己)。
⑧两句是说月儿不应该这样无情,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团圆呢?
⑨婵娟:美好的姿态,这里形容月亮。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两句祝愿人常健好,千里共此明月清辉。
【简说】
这是熙宁九年中秋夜通宵欢饮后所作。上片从问月转到赏月,由向往月宫到月下起舞;有人间天上,此乐相同之感。下片从赏月回到问月,由月难长圆到人难常好;有天上人间、此恨无穷之叹。最后以乐观旷达的祝愿作结。
本词即景抒情,借问天问月抒发个人怀抱。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想象设问,展现中秋月宫夐绝尘寰的奇景。再从景物的自然更迭到人事的流转交迁,以自然境界的澄彻辽阔反映出作者思想境界的开朗廓达。语言洗却柔靡,脱除陈套,是历来中秋词中意境最高、流传最广的一首。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①。黄童白叟聚睢盯②。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释】
①两句说红日照在溪中,游鱼历历可见,两岸绿树中栖息着乌鸦。
②黄童白叟:黄发的小儿和白发的老翁。睢suī虽):仰目。盱(xū虚):张目。聚睢盱:即聚观之意。
【简说】
《浣溪沙》五首(包括以下四首),作于元丰元年(1078)。苏轼在上一年四月调任徐州太守,到秋天黄河决口,情势十分危急,他能亲自率领军民修筑护城长堤,昼夜不懈,保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