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第1/3 页)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我最后一次看见巴黎》,好像是这个名字,当时我也并不知道它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重访巴比伦》。后来在大学图书馆里看见一本极薄的菲茨杰拉德的原版书,一共只收录了他四五个短篇,其中之一就是那篇《重访巴比伦》。这就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菲茨杰拉德的短篇。
说起菲茨杰拉德,大家也许马上就会想到的是他的长篇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也曾被改编成电影。不过至于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可能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要感谢最近的好莱坞电影《返老还童》,它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短篇《本杰明·巴顿奇事》,虽然我个人以为这部电影不怎么精彩,和菲茨杰拉德原作的关系也相当模糊,但许多人因此知道了菲茨杰拉德的大名。菲茨杰拉德是上世纪2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他的作品无不反映了一战后美国社会表面上欣欣向荣实质上醉生梦死的状态,尤其是他的长篇,在莺歌燕舞的华丽背景下总弥漫着一种没落阴郁、悲观绝望的气氛。
可是他的短篇小说却不总是那么调子低沉,就像这本出版于1920年的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短篇集《飞女郎与哲学家》,读完全书你会发现里面的故事大多机智幽默,优雅美丽,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乐观向上的,总之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迎合了大众口味的,这也许就是当时这些短篇故事为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的原因所在吧。先说说这个集子的名字,多奇怪的一个名字,飞女郎指的是当时那些自由自在、放浪形骸、敢说敢为、聪明美丽、惊世骇俗、追求时尚的女子,你在这本集子里描写的那些女性身上大多能找到飞女郎的影子。那么哲学家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哲学家是指那些对人生对社会有一套自己看法的人,而一战后流行的哲学,也就是“迷惘的一代”的哲学,就是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因此,哲学家指的也许就是集子里那些整天跟在飞女郎后头屁颠屁颠的小伙子吧,他们可说是追随着美丽的模糊的影子。
《离岸的海盗》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这是个虚构的浪漫故事,可能是少男少女们,尤其是少女们,会喜欢的那种故事,而故事的女主角阿蒂塔简直就是飞女郎的形象代言人。她彻底反对平庸的生活,情愿生活在美丽的谎言里。美丽是菲茨杰拉德的任何一本小说的关键词,而且也是他使用频率非常之高的一个词,在菲茨杰拉德看来,是非真假似乎都无关紧要,只要美丽就行,菲茨杰拉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