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4/5 页)
蛰伏起来,不敢在这种时候冒头。
然而人抓倒是抓了,却根本没给出个罪名。
过了一两日,仍旧不见康熙说出为何抓人,朝中御史思及自己职责,难免要写上一两本奏折问问缘由。
太子似乎觉得可笑,在御史上奏后,也无所顾忌地站了出来,当着朝中文武百官的面儿,也开口向康熙讨要缘由。
康熙似乎理亏,又似乎暂时不打算与太子撕破脸,于是只言“贪污受贿”,便匆匆将人打发了事。
可是贪污受贿?这朝中文武百官,真要细查,又有哪个不曾贪污受贿?
然而康熙既然都这样说了,大臣自然不会没眼色地反驳。
更何况谁都看得出来,康熙只是对太子的不满积累到了极点,如今只想尽快剪除□□羽,至于手段,都只是其次而已。
至次年四月,这桩拖拖拉拉,耗时半年的贪赃枉法案才终于有了结果,几名主犯的贪污金额也都传了出来——
刑齐世武部尚书受贿3000两,步军统领托合齐受贿2400两,兵部尚书耿额受贿1000两。这三人与其串通谋利之户部尚书沈天生、户部员外郎伊尔塞等人,全都被康熙下旨,处以监斩候之刑,秋后即处决。
没几日,又改将齐世武处以绞刑,隔一段时间,又改成了发配伯都纳。
而根本没被查出受贿的托合齐,同样在二十九日定下了刑罚,而且远比以上几人惨得多——
秋后,凌迟处死。
也不知道是托合齐自己太过害怕凌迟的刑罚所以选择自杀,又或者是太子觉得有愧于他,所以想法子杀了他,又或者真如传到外面的话那般——
病故于监所。
但总之,他在被凌迟处死之前,就死了。
康熙并不觉得“死人为大”,他似乎觉得就这么让托合齐死了,完全不足以让他泄愤,所以在下下令,命人将其“挫骨扬灰”,且“不准收葬”。
以上种种消息传出后,朝中上下尽皆哗然。
先不提贪污几千两银子就被处斩究竟有没有量刑过重,就只说托合齐这个根本就不曾查出贪污之人却被康熙处以这般极刑,就足以让人不解,让人生出许多想法了。
事后,康熙给出的托合齐的罪名,拉拉杂杂一大堆,但最要的还是太子胤礽与之互通消息,想要借助托合齐手中权力,保奏其尽早当上皇帝。
换句话说,就是太子胤礽与托合齐合谋,想要逼康熙尽早让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