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失败的微妙(第2/3 页)
凡是寻找光明的人,肯定是弱者,生命失败的讯号已经隐含在他的寻找中。他辜负了黑夜的赐予。能够得到一双黑色的眼睛,该多么幸运。他却怀揣无价之宝,去找乌托之邦。说什么“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好像挺喜欢黑色,他让阳光的瀑布洗黑皮肤(《生命幻想曲》),让灼热的仇恨烧黑躯体(《石壁》),然而当真的“黑夜来了”,他却急忙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生命幻想曲》),然后一本正经地“等待黎明”。他离不开亮光,哪怕萤火虫的一闪。说到底,他惧怕黑夜,他不会享受黑夜,更谈不上搏击黑夜。他有时碰一碰黑夜的尾巴尖,其实说的只是心跳,像小孩临睡前摸一下烛火,然后在年轻母亲温柔的呵斥声中乘乘地溜进被窝。中国文人最操蛋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俄狄浦斯情结压弯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脊梁。
尼采在黑夜里奔上山顶,怒吼“我是太阳”!鲁迅在黑夜里呵呵一笑,抽出了冰冷的宝剑。艾青黑夜里挨门挨户通知,黎明到了。波特莱尔在黑夜里把自己锁进“令人爽心的黑暗”,精致地品味自我与世界的分离……与这些黑夜大师相比,顾城实在只是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他注定要冻死在第三根火柴的余烬中。不管那余烬有多么微妙。
顾城不属于黑夜,而20世纪距离黎明又何其遥远!“灯都睡了/都把自己献给了平庸的黑暗”(《等待黎明》),而他还在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门前》),他以为跑到日夜颠倒的西半球或四季错乱的南半球就会早一刻见到光明,其实他正像自己笔下的小巫女,“你走不出这片国土”(《小春天的谣曲》)。他中了老祖母的法术,“用一生相信”那些玻璃纽扣“和钻石一样美丽”(《给我逝去的老祖母》)。尾生是抱着桥柱死的,死得愚忠但却坚定。顾城是吊在绳子上死的,死得飘摇而且浮躁。说他是“童话诗人”我看并不确切。童话是骗读者的,而顾城却骗死了自己。他绝不是什么“殉诗”,而是“愤诗”,他是诗的受害者。他说:“语言就像钞票一样,在流通的过程中已被使用得又脏又旧。”(《岛上的顾城》)他好像第一次发现世界不干净,“我到哪里去啊?宇宙是这样的无边”(《生命幻想曲》)。于是他只好退出这个宇宙。他无疑是个孩子,而且是小女孩儿,在这个宇宙里永远成不了男人。
知子莫如父,顾工在《寻找自己的梦》中发出儿子“越来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