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再临潼关(第7/8 页)
宦官们建议说:“可以下诏让孔明回到成都,剥夺他的兵权,以防止他发动叛乱。”
后主听从了宦官的建议,决定下诏让孔明班师回朝。
然而,蒋琬站出来反对这个决定。
蒋琬上奏说:“丞相自从出征以来,已经连续建立了许多伟大的功绩,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让他回来呢?”
后主回答道:“我有一件机密的事情需要和丞相当面商议。”
于是,刘禅派遣使者带着诏书,连夜赶往前线,命令孔明立刻回朝。
刘禅的诏令被送至潼关大寨,孔明接过来仔细阅读后,深感无奈。
他抬头望向天空,长叹道:“主上年纪尚轻,身边必然有奸佞之臣误导。我本想在此建立功勋,为何突然要我撤回?如果我不遵命返回,便是对主上的不敬。然而,若我奉命撤退,恐怕日后将再难找到这样的机会。”
姜维听闻此言,心中忧虑,便问道:“若我军撤退,司马懿趁机发动攻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孔明沉思片刻,缓缓道:“如今我军撤退,可采取分兵五路的策略。今日先从这个营地开始撤退。比如营内有一千士兵,我们可以挖掘两千个灶台,明日则挖掘三千个,后日再增至四千个。每日撤退时,都要增加灶台的数量。”
杨仪听后,疑惑地问:“昔日孙膑用添兵减灶之法成功擒获庞滑,如今丞相却要我们在撤退时增加灶台数量,这是何故?”
孔明解释道:“司马懿善于用兵,知道我军撤退,必然会派兵追赶。他会疑心我军设有伏兵,因此会在旧营内仔细数灶台的数量。当他发现每日都在增加灶台数量时,便会疑惑我军是否真的在撤退。这种不确定性将使他不敢轻易追击。我军便可缓慢而安全地撤退,避免损兵折将的风险。”
正当孔明准备下令全军撤退时,孟获却是看不下去了。
“丞相,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是如此回去,岂不是将这大好机会浪费了?”孟获出言劝谏。
“孤一生忠贞,主上既招孤回去,孤却是不得不回。”诸葛亮也有些无奈,他这一生受名声所累,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若是如此,某家有一计,或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孟获眼珠一转,准备献上计来。
“哦,蛮王有何妙计?”诸葛亮好奇道。
“既然要撤军,若是如此轻易走了,岂不可惜,军要撤,仗要打,潼关也要拿下。”孟获此言一出,帐内数人均是一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