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1/4 页)
这年过年的时候, 宋瑶收到了楚承昭第一封家书。
之前李皇后怕她多想, 安慰他说冬天的时候这仗是肯定打不下来的, 楚承昭他们过去, 也是先做修整。
所以宋瑶收到家书的时候, 也以为里面不会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事。
可是当她打开之后读了几行之后, 就发现她完全想错了——楚承昭和当地的武装力量居然已经发生了摩擦,还剿灭了一个塔寨。
这种进度不仅是宋瑶这种军事白痴没想到的,连永平帝收到捷报的时候都愣了。
楚承昭秋末冬初出发, 赶路就需要一个多月,满打满算到南诏也就一个月不到,谁能想到他这么短时间就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呢?
一时间朝堂之上对楚承昭都是赞誉有加。
楚承昭在捷报里也没有居功, 特地点了当地驻军中几个将领的名字,为他们表了功。
永平帝龙颜大悦, 八百里加急去褒奖了他提及的那些个将领一番,还又送了一批过年的物资去。
但是别看楚承昭人前这般伟光正,在给宋瑶的家书里,他可美的不行了。先说到了南诏之后一切都好, 吃的用的都带的齐全, 半点儿都没有不方便的, 全是仰仗宋瑶这贤内助设想周到云云。
然后又说当地驻军的几个刺头不服他, 被他略施小计, 不费吹灰之力给收服了。而后就是当地的几个部族也不服得很,他就和军师合计了一下,在年前都给他们收拾老实了……
隔着千山万水, 宋瑶眼前都浮现出了他意气风发的模样,忍不住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
他家书后头还附上了赵颐宁给宋瑶写的信一道寄了过来。
宋瑶展开她的信看了会儿,脸上的笑便淡了下去。
赵颐宁说楚承昭像个疯子,刚到南诏的时候被驻军将领挑衅,和人下场比武,一个人车轮战应付了十几个。最后累的体力不支,浑身是伤地昏迷了三天……
可也是奇了怪了,自那之后,军中那些个大老粗见了他不再阴阳怪气了,好的跟亲兄弟似的。
楚承昭也突然不讲究起来了,和将领、士兵同吃同住,一同操练,才过了半个月就黑了也瘦了。保管宋瑶见了都要认不出她。偏偏军中那些人还就吃这一套,从上到下没有哪个不说他的好。
而更让赵颐宁费解的是,还没几天就是过年,楚承昭和将领们一商量,居然想着去打塔寨。而且他们自己想着还不算完,下面的士兵更是一呼百应。这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