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左传 桓公元年十八年1(第6/10 页)
陈国发生内乱,文公的儿子佗杀死太子免而取代他做了国君。正值陈侯重病而发生了动乱,国都城中之人分散,所以再发了一次讣告。
夏天,齐侯、郑伯到纪国朝见,想趁机袭击纪国,被纪国人发现了。
周天子夺去郑庄公参与王政的权力,郑伯从此不再去朝觐。秋季,周王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伯出兵抵抗。周桓王亲自统率中军,虢公林父率领右军,蔡军、卫军从属于右军,周公黑肩率领左军,**从属于左军。郑国的子元请求组建左方阵来抵抗蔡军和卫军,组成右方阵来抵御**,他说:“陈国刚刚发生动乱,因而百姓都缺乏斗志。若先攻打他们,他们一定奔逃。周王的中军见**败逃,阵容必然发生混乱。蔡、卫两**队不能互相支援,也一定纷纷争先奔逃。这时我们便集中兵力攻打中军,就可以获得成功。”郑伯同意了。曼伯做右方阵的主将,祭仲足做左方阵的主将,原繁、高渠弥率领中军护卫郑庄公,摆成一条威武的鱼丽阵势,先排列二十五辆战车做前锋,又用一百二十五辆战车紧随其后,用来添补列阵间的空隙。
在纟需葛展开战斗。郑庄公命令左右方阵的军队说:“令旗一动,就击鼓进军。”结果蔡、卫、陈三**队溃散奔逃,周王的中军也顿时大乱,郑军从左右两边合力夹击,周军终于大败。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但他仍能指挥军队。祝聃请求郑伯下令追击,郑庄公说:“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又怎敢欺凌天子呢?若能够自救,社稷不致倾覆,这就足够了。”夜间,郑庄公派祭仲足慰劳周天子,同时问候周王的左右随从。
仍叔的儿子《春秋》不记载他的名字,是由于他年轻。
秋季,举行雩祭求雨。《春秋》记载这件事,是由于不合惯例。凡是祭祀,初春举行郊祭,初夏举行雩祭,初秋举行尝祭,初冬举行烝祭。如果过了规定的时间举行的祭祀,就加以记载,表示不是通常之祭。
冬天,州国的淳于公去到曹国。他观察出自己的国家将发生危难,便没有回国。
桓公六年
【原文】
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实来”,不复其国也。楚武王侵随,使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鬥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鬥伯比曰:“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