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孝行览3(第6/9 页)
歪向两旁。盭,乖戾。股,大腿。
此句义不可通,“有进”之“有”字,当为衍文;又句末“状”字上当脱一“其”字,原文当作“客进,状有恶其名,言有恶其状”(依谭戒甫说)。有,通“又”。
知(zhì):明智。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智”。
圣贤之后:指陈国。陈国君为舜之苗裔,所以这样说。
孽民:害民。孽,病,害。
贼:残害。
岂能独哉:哪只是独自受害呢?言外之意是还要害及其民。必己一作本知,一作不遇【正文】
八曰:
外物不可必①。故龙逄诛②,比干戮③,箕子狂④,恶来死⑤,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乎江⑥,苌弘死⑦,藏其血三年而为碧。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疑⑧,曾子悲⑨。
庄子行于山中,见木甚美长大,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问其故,曰:“无所可用⑩。”庄子曰:“此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矣。”出于山,及邑,舍故人之家。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竖子请曰:“其一雁能鸣,一雁不能鸣,请奚杀?”主人之公曰:“杀其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以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于材不材之间“。材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道德则不然。无讶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禾为量,而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此神农、黄帝之所法。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成则毁,大则衰,廉则剉,尊则亏,直则骫,合则离,爱则隳,
多智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
牛缺居上地,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盗求其橐中之载,则与之;求其车马,则与之;求其衣被,则与之。牛缺步而去,盗相谓曰:“此天下之显人也,今辱之如此,此必愬我于万乘之主,万乘之主必以国诛我,我必不生,不若相与追而杀之,以灭其迹。”于是相与趋之,行三十里,及而杀之。此以知故也。
孟贲过于河,先其五。船人怒,而以楫其头,顾不知其孟贲也。中河,孟贲嗔目而视船人,发植,目裂,鬓指,舟中之人尽扬播入于河。使船人知其孟贲,弗敢直视,涉无先者,又况于辱之乎?此以不知故也。
知与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调近之。犹未可必。盖有不辨和调者,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